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云南可邑小镇:旅游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云南_海南财税代理
发布时间:2021-05-06

  中国经济新闻网昆明讯(邓道勇)可邑,彝族阿细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可邑小镇景区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景区掩映在原始森林之中,青山环抱、空气清新、风景怡人。

1

  可邑村共有原著民193户730人,彝族支系阿细人占99.6%,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的故乡,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旅游产业的发展让已有370年历史的可邑古村落焕发新活力。
  
  走进可邑古村,四处散发着浓郁的阿细民族文化气息。在可邑民族博物馆参观丰富多彩的阿细先民生产生活器具和民俗娱乐用品,感悟古老纯朴的民族风情,在阿细跳月广场体验观看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阿细跳月》大型歌舞表演,在可邑民族餐厅享用各种风味的彝家特色美食,体验原汁原味的民族饮食文化。

2

  据了解,可邑古村落之所以能够焕发新活力,源于弥勒市政府在可邑小镇建设过程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保留古村原生态村貌和村居风格的基础上,对古民居进行了修复和开发利用。
  
  近年来,弥勒市城发集团依托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及良好的自然生态,植入场景体验、娱乐、购物、酒店管理等新业态,辐射带动区域内多个村寨共同发展。总投资6亿余元,实施了核心区风貌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景区景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以传统的民族村落提升改造为起点,将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文旅融合、产村融合,实现了村庄美、环境优、群众富。
  
  弥勒市城发集团负责人介绍说,可邑村在开发中不搞大拆大建,以保留原有阿细民居特色为原则,对所有农户房屋建筑进行改造提升。依托可邑古村落保护,管好古村老屋、护好自然生态、发展旅游业,深度挖掘和展示阿细民族文化,保留有历史文化、有百姓乡愁的村居景物,打造阿细“原汁原味”民族风情特色村寨,让乡愁记忆得以寄托和传承,古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保护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突出产业带动,实现共建共享。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就业、增收新门路。据介绍,仅城投公司就地解决各村导游、演员、保安、环卫等各类服务岗位就业170余人,年劳务服务性工资收入达500余万元。鼓励非遗传承人进行民族民间歌舞乐及传统技艺展演,开发阿细刺绣、服饰等特色民族手工艺品20余种,有效延长旅游产业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3

  另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旺盛人气,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当起了“小老板”,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小镇内民族文化创意、民族手工艺、农家生态菜、农村电商等业态蓬勃兴起,成为小镇旅游发展的又一新亮点。目前,小镇内已有61户农民发展餐饮、民宿、民族手工艺制作等旅游延伸产业,户均增收5万元。
  
  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共建共享。2018年可邑小镇共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3.9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海南代理记账,辐射带动蚂蚁村委会72户225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可邑村已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典型,海南公司注册,相继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民族团结示范村”“国家运动休闲小镇”等荣誉称号。
  
  未来,可邑小镇将以乡村旅游为基调,将旅游富民、景区升级、生态、文化融合等有机结合。依托“彝族火把节”“阿细跳月节”等民族文化元素,把阿细跳月、阿细先基、阿细祭火、阿细器乐、阿细婚俗、阿细刺绣等手工艺以及阿细神性的迁徙史等优秀的彝族阿细文化贯穿于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大力开发彝族小三弦、刺绣、挂包、银器饰品等彝族风情纪念品。
  
  在此基础上,继续做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大文章,遵循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将可邑小镇打造成为人与自然相和谐、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生态涵养地,海南代理记账,传统与现代相辉映、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产村融合、社会和谐的美丽家园。
  
  

海南省民企服务中心提供海南公司注册、海南代理记账、海南法律服务、海南猎头招聘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海南公司注册首选民企服务中心
x
如有疑问,在线咨询